近期到过上影的人都会被上影厂热情高涨的“岗位大练兵”的气氛所感染。为期八天的岗位练兵包括电影“数字技术处理”、“国际互联网应用”、“影视制作”、“法律合同”、“经营”、“行政管理”等多项内容,那热闹的景观令许多老电影人感动。他们说:“上影有生气了,众人拾柴火焰哪能不高?”上影厂的变化众人皆知,然而变化的原因正是来自于体制改革。
有一组详尽的数字记录着上影的腾飞、发展。
作为集团公司主要组成部分,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技术设备厂1993年销售收入共7668万元,1995年为13131万元;成立集团公司之后,集团公司销售收入1996年为19907万元,1997年为21136万元。增长幅度创历史之最。职工收入提高速度之快超历史水平,五年之内,职工年收入增加3.5—6倍,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硬件投入资金之大超历史水平,据统计,原上影、上技二厂1987—1992年六年内硬件投入(基建、设备、技改)共4200多万元;1993年之后五年内,硬件投入(基建、设备、技改)资金高达1亿5千多万元(其中集团公司成立之后2年内投入近1亿元)。上影、上技厂房、设备极为陈旧的面貌,因近年巨额资金的投入得以改变。目前,个别项目(如后期录音等)的设备,比较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除此之外,影视创作取得显著成效。上影的影视作品,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两个效益急剧滑坡。1989年,不但亏损960万元,而且,在“金鸡”、“百花”、“政府”奖评选中全军覆没。1996年成立集团公司之后,实施“精品战略”,影视创作更呈现了良好的势头。据统计,五年内拍摄的76部影片中,国内外得奖的影片11部,奖项49项,其中国内大奖(“华表”、“金鸡”、“百花”、“五个一”、“童牛”)24项,国际奖项12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河谷》取得了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五年来,特别是“长沙会议”之后的两年来,上影为改善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为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流动机制。五年内,吸收专业人员57人(1997年为31人),研究生从3人增加为8人,培养成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导、摄、美、制片、录、剪、化等创作人员50人。1994年、1996年,为提高中层干部整体素质而降、免职的有22人次,提级或调岗的有85人次。
九十年代初,上影有一句最为流行的口头禅,叫做“上影弄勿好了”。这二年,这句话已销声匿迹。心齐气顺,自信心和凝聚力增强,已成为集团公司宝贵的财富。
上影集团的创作可以说是格外注重现实题材,今年制作的10部片子中,现实题材影片占了8部。努力用电影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提倡艺术与现实密切结合,抓住时代特色、贴近百姓生活,像《激情辩护》、《上海新娘》、《四喜临门》等影片都鲜活而有生气。
另外,上影在坚持“三性”统一的原则的基础上,努力确保重点影片的创作生产。《燃烧的港湾》投资超过千万元,从策划、拍摄制作到宣传包装,都作了大量细致、周密的工作。
除了气势磅礴的大片《燃烧的港湾》外,被称为“法庭电影”的《激情辩护》(这部片子有50%的“法庭戏”,难度不小,在国产片中恐怕还没有先例);具科幻色彩的“商战”娱乐片《灵魂出窍》和别具一格的“枪战”娱乐片《我血我情》都被看好,值得一提的《灵魂出窍》是上影第一部杜比SR型立体声影片,声音制作受到美、英专家的高度评价。另外有社会生活伦理片《上海新娘》、《情缘》,朴素无华的制作和人间真情的自然表达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心,《上海新娘》已于日前上映。
好电影的根本在于好剧本,上影实施“精品战略”可以说是从剧本开始狠抓。首先加大了对电影剧本创作的投入,广开稿源,与各地的优秀编剧建立广泛的联系,用真诚的情意、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创作条件吸引他们与上影密切合作,为上影写出好本子。今年年初的中外电影研讨会,上影就花了一笔资金,请了冉平、毕飞宇、关仁山、李平分、郑昕、沈嘉禄、蒋晓勤、贝鲁平、李容等十位各地作家一同参与看片和研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国庆献礼片的剧本创作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另外,为提高创作队伍的素质,充分发挥著名导演的积极性,大力培养新一代电影人才,上影集团也做出了努力。
上影有不少知名导演,比如黄蜀芹、于本正、张建亚、李歇浦等,他们艺术功底扎实、有一定的号召力,上影十分关心支持他们的创作,为他们提供很好的条件,使他们的能量能够完全发挥出来。
最近两年来,上影还花大力气培养了一批青年电影人才,为他们创造各种实践机会,放手让他们独当一面,独立担当一部影片的导演、摄影、制片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年轻人在锻炼中迅速成长、成熟,他们新的观念、新的技巧和充沛的热情将为上影影片创作添上一抹异彩。
在强调“制片人”的作用的同时,上影大力加强制片管理,严格控制摄制成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口上。切实解决降低成本与提高制作质量之间的矛盾,在导演、制片以及制片部门和摄制组中牢固树立成本意识,并执行有效的跟踪、考核和控制机制,建立科学管理模式。献礼片中大制作的影片肯定会占一定比例,这就更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科学的成本测算、管理和控制。
在有效的管理下,上影1998年正在策划中的影片有:
《烽火青春》表现了20年代青年邓小平在上海担任党中央秘书长的传奇经历。可以在今年上半年进入拍摄准备;《东方报道》再现了1949年上海解放前后一年间,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众志成城,巩固了人民的新政权的艰难历程。计划今年上半年剧本能够定稿;《敦煌是我们的》讲述了中国几代艺术家、考古文物学者奉献青春和生命、保护和发掘敦煌艺术宝库的动人故事;《鲁迅先生》讲述了鲁迅与进步青年交往的故事,这是上海多年想搞的一个题材;《江山豪情》将以“灾难片”作为包装,表现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铸剑》描述了我国优秀的科学家和军事工程人员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艰难历程。从目前的提纲看,场面浩大,人物生动,有望成为一部大片力作;《詹天佑》描写了中国第一代铁路工程师的传奇经历。
另外还有《留级生》、《恐怖游戏》、《新大浪淘沙》、《以刑警的名义》、《天缺一角》等作品准备投拍。相信这些作品中不乏精品,究竟如何,上影等待观众评说。